159 7947 2546
上栗花炮连锁有限公司
上栗县桐木镇荆坪村荆坪小学后面
1219938992@qq.com
民国二十五年初冬的某个早上,栗水河上的薄雾还没有散尽,广泰祥的掌事先生刘和卿就开始忙碌,今天他要把一百大箱从上栗市本地,浏阳大瑶,金刚,醴陵白兔潭,富里,还有万载株潭等地收购而来的爆竹装船,一部分发往天津,进入北方市场,一部分发往广州,漂洋过海销往南洋。
广泰祥是上栗这个素有小南京之称的花炮商行聚集地面上四十多个爆庄之一,也是最大的一个,爆庄是大家对爆竹商行的叫法。老板有上栗本地的士绅,也有外地的阔人,广泰祥的东家刘荔仙就是浏阳金刚人,他除了在上栗市设了总号,还在桐木,金山,慈化设了子号。
广泰祥的爆竹生意做得红火,除了货品好外,爆庄管理得当也是重要原因。东家主要是在外地跑生意,收购货物,家里的事另外有一摊子人马料理,除了请的柜台上的人,还有账房先生,十多个伙计,如捡案板的师傅,主要负责验收收购来的货品,随机抽样放在一米高的竹篾筒里燃放,看打过后的爆竹状况,将爆竹分为头牌,二牌,三牌,四牌。还有负责订箱的和装船的伙计。每个员工都尽心尽力,工钱也算可以,掌事先生有25个大洋,捡案板的师傅每月有 10个大洋,装货师傅每月有 7个大洋,当时一个银元大概能买16斤大米,虽然没有今天的五险一金,大伙儿工作都很认真,只有爆庄生意红火了,大家饭碗才能有保障,在民不聊生的民国,上栗市算是一方净土,就像双城记里说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爆庄给老板带来了滚滚财源,广泰祥顶峰时期每年销货近四万箱,每箱十四万响,每箱能有三个大洋的利润,能赚十万大洋。老板们似乎不担心资金的周转,上栗市街上有三四家钱庄,有的爆庄老板自己就开了钱庄,开的票据在附近几个县很硬扎,堪比国民政府的法币。老板们赚了钱,回乡下买地,在街上建房子,只是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十多年后,在这些爆庄林立的青石板街道上,众多爆庄老板们戴着高帽子,在打倒资本家的呼喊声中,低头而行,而他们的爆庄,要么倒闭,要么收为国有,改为全民所有制的土产日杂公司。
爆庄老板大都大户人家出身,懂诗书,很多爆庄名字现在听起来都特别有文化,如正利乾,祥生厚,松茂源,恒丰生,祝多福等,听起来和全聚德似的有范,特别有一个叫天闻声的,我感觉太有创意了,现在我们喜欢取金字辈,可能是大家穷怕了,都借个金字沾点财气,上栗市民国时代四十多号爆庄,没几个沾金带财的。
我有时站在栗水河上那座宋代石桥上,看着老街那边的木房子,似乎看到爆庄老板们夹着雨伞奔走于乡村和街巷,听到掌柜们扒拉算盘的噼啪声,看见伙计们吆喝着将一箱箱的顿鞭,八扣,加花,满地红抬上船,夕阳里他们的身影忙碌而安详,他们偏安于这个小小的江南水乡,把家乡制造的清脆的声响和祝福送到每个有中国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