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799-3689899
真伪查询         咨询电话:0799-3686899/3689899

最新发表

企业信息

    159 7947 2546

    上栗花炮连锁有限公司

    上栗县桐木镇荆坪村荆坪小学后面

    1219938992@qq.com

烟花爆竹与中国民俗文化的思考

作者:Admin 日期:2018-07-06 点击:1253
一键分享

前些天与一位朋友聊天,他说到:“有一样东西,从人一出生到老去都离不开“我非常惊讶,反问他是什么?他回答:“这就是花炮”。小编认为回到花炮的源头,全面梳理花炮的民俗文化用途,正确认识花炮的民俗文化功能,找出了当前花炮民俗文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弘扬花炮民俗文化的建议和思考。正确认识花炮的民俗文化功能。  

首先,在民间什么时候和场合燃放烟花爆竹,是了解花炮文化的基础。通过仔细归纳整理,全国各地在以下场合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

1、节日。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现代节日,各地都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其中传统节日多以民间燃放为主,现代节日以政府和单位组织燃放为主。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里,民间总是用燃放爆竹烟花来以示庆祝。在元宵节,上至党政机关,下至平民百姓,都会在这一天组织燃放烟花爆竹来表示庆祝。

2、婚嫁、丧葬等人生重大时刻。素有 “礼仪之邦”美称的中国,在社会传统文化生活中更是以礼为重。如燕尔新婚、生子添丁、高堂祝寿等,或亲朋丧葬……在人生的重大关键时刻,无论表示喜庆或哀悼均是燃放烟花爆竹。收亲嫁女,燃放烟花爆竹是通用的民俗。在婚礼的每一个过程中,均有花炮的参与。花炮,象征着红红火火、吉吉祥祥。在丧礼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燃放鞭炮。这有寄托哀思、表达孝心、吊念亡者、安慰生者的作用,也有驱祟辟邪的观念。

3、开工、竣工、搬家。旧时建造房屋,在奠基(破土动工)、树门架(砌墙开始)、上梁(盖顶开始)、封顶(主体竣工)、移火(新居落成)等几个阶段都要举行仪式,仪式或长或短,但都要燃放烟花爆竹表示庆贺。新居落成后,亲朋戚友纷纷前来贺喜,而贺喜的人一般习惯于带一挂鞭炮登门祝贺。鞭炮声僻里啪啦,主人笑逐颜开。主人在末搬迁前,也要先放一挂鞭炮,俗称“入火”,一方面是因为高兴,另一方面是为了驱邪镇房。其他各行业诸如奠基、竣工、通车等的喜庆之礼更多,无论哪种喜庆都有烟花爆竹助兴。

4、迎送。贵客光临,嘉宾告辞;小孩出生,老人去世;升学远去,学成归来;出征,凯旋;请神、送神……在这些迎来送往中,燃放烟花爆竹成为了一种必要的礼仪,表达了欢迎、欢送的喜悦心情。

5、新张。任何一家商铺开业,都要燃放烟花爆竹,这有驱祟祈福的考虑,也有广而告之的作用。

6、民间体育运动。在舞龙、舞狮、武术表演、划龙舟等民间体育运动的时候,有燃放烟花爆竹助兴的习俗。只有在激烈的爆竹声中,龙狮才会舞出精神,龙舟才会力争上游。此时的爆竹,是加油鼓劲的号角。

7、祭祀。任何的国祭、家祭,都需要烟花爆竹的参与。这时候的烟花爆竹,成为了人、鬼、神之间的沟通工具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火,有祛除不祥之意;火花,是喜事降临的预兆;声响,能惮吓鬼魅,驱散疬气;烟则使阳气上升,即升烟以祭的意思,表示一种诚心敬神祗的仪式。

烟花鞭炮在燃放时正好产生这样一些声、火、烟、光等的效果,自然切合了人们的心境,成为理想的祭祀、喜庆用品,逐步运用到许多民俗活动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更新,传统习俗不断变化更替,燃放烟花鞭炮的习俗依然经久不衰。


当前花炮民俗文化的问题

(一)对花炮民俗功能认识模糊

不可否认,在当前不管是花炮的生产商、销售商还是消费者,仍有不少对花炮的民俗功能认识不够或者说是认识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烟花爆竹是点缀品。所以,认为燃放烟花爆竹可有可无,可放可不放。殊不知,民俗的形成有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烟花爆竹的声音、色彩和气味,能够提振士气,振奋人心,燃放烟花爆竹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2、烟花爆竹是奢侈品。在习近平同志提出厉行节约之后,部分地方和单位取消了原定的焰火晚会。其实,这是对烟花爆竹的重大误解。烟花爆竹起源于民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从来就是雅俗共赏,并且消费的起点低,接受的群众多,可以让大量的市民听到声音、看到色彩、闻到气味,是地地道道的低值娱乐品。

3、烟花爆竹是危险品。烟花爆竹是危险品不假,但并不需要谈虎色变,尤其是在燃放过程当中,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可以说是万无一失。因为是危险品,难免会对消费者认知、应用带来困难。


(二)花炮的民俗功能退化

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烟花爆竹民俗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花炮的民俗功能出现了以下情况:

1、原始功能相对弱化。驱祟、祈福是烟花爆竹最原始的功能。在新年开始、新居竣工、新路通车等时候,燃放烟花爆竹驱祟能够给老百姓一定的心理安慰,对社会有着积极作用。如汶川大地震之后的第一个元宵节,四川灾区各县普遍举行了焰火晚会,在驱祟的同时稳定、凝聚了灾区人心。但是,很多领导干部对驱祟、祈福的功能认识不足,烟花爆竹的原始功能相对弱化。

2、礼仪功能相对简化。迎送宾客,燃放爆竹本为必不可少的礼仪。但是这一礼仪正在受到限制和简化,礼仪之邦的礼仪文化出现了失传的危险。

3、广告功能没有很好发挥。传统广告方式已经老化,新时代的广告方式多样化,开业爆竹停留在原始的声音上,广告作用有限,功能发挥受阻。


现就弘扬花炮文化,提出以下建议和思考:

1、加强民俗文化与焰火创意的结合,在第十一届花炮节新产品评比大赛中,东信烟花集团结合传统民俗文化舞龙舞狮,来自大瑶的舞龙舞狮表演加上了冷光烟花秀,将艺术与烟花完美结合。长龙之上挂满冷光烟花,在夜空中成为一条腾飞跳跃的火龙,引来满场喝彩声。可见,民俗文化与焰火创意相结合无疑是对烟花行业注入了推进剂。

2、开发民俗文化配套产品。针对花炮的各种民俗,开发各种个性化的花炮产品,为各种民俗礼仪服务。娱乐审美功能发展空间广阔,烟花爆竹作为娱乐品的一种,娱乐的最高境界就是审美。也就是说,将烟花爆竹拿来玩,放来看,这个作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外,有很多年轻人在节日当中将火箭绑在树枝上,统一点火,营造一种火箭齐发的焰火气氛。

3、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打造花炮粉丝群。利用各种新型媒体和传统媒体,宣传花炮民俗;目前,互联网宣传推广力度要比传统宣传推广力度要更为强大,第一是成本低,影响力广。第二是推送消息精准,传播速度快。第三是宣传形式多样,让人更加容易接受。烟花行业要建立自己的多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报刊、电视平台,通过网络传播烟花民俗文化特点、重要性。还要组织全国民俗学家集体发声,共同呼吁保护花炮民俗;主办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大赛,积极为花炮民俗鼓与呼。